有關感覺統合

2009100610:51
感覺統合主要表現在三大系統,分別是前庭覺、本體覺以及觸覺。在上一期我們介紹過感覺統合,了解人藉由觸覺、前庭覺、運動覺、聽覺、視覺、味覺和嗅覺等感覺神經系統,接收自己內在身體與外在環境的各種訊息,再依這些訊息的重要性,予以過濾、促進與統合,以掌握內、外狀況,領悟與學習,此次我們將為您深入介紹寶寶前庭覺功能,一探其對於寶寶學習外在事物的存在性與重要性。

什麼是前庭覺?
其實,胎兒在9週時,前庭神經系統就已開始發展,隨著媽咪日常生活作息及活動,不論在搭乘電梯、走路、坐車等晃動,無形中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神經系統的運作。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刻意減少活動,胎兒就比較缺乏前庭系統的刺激了,建議準媽咪依然可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除了避免太過勞累之外,不必刻意減少活動量,對寶寶未來平衡感也有密切關係。

根據振興醫院職能治療師李佳靜表示,前庭覺是透過內耳傳達關於重力與空間、平衡與動作的訊息,其刺激接受器位於內耳裡的半規管、橢圓囊斑、球狀囊斑。它會接收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平衡和動作的訊息,然後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處理,讓我們能瞭解頭部、身體相對於這個空間的位置,以及移動、進行的方向、速度,進而調整我們的身體姿勢來維持平衡及動作的平穩。

此外前庭覺系統也和眼球動作、肌肉張力有關,因此,舉凡跑、跳、盪鞦韆等較為激烈的運動,都與前庭覺發展相關。

聰明爸媽須知?五覺統合
人體重要的五覺發展,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肌肉關節覺,這些是神經系統最主要的感覺接收器,在大腦中各屬於不同部位的功能區域所控制,如果五大感官接收的發展敏銳,即能接收更完整的訊息刺激,大腦各部位的訊息經驗也能有效整合,並且對外顯現出適當的反應,此即五覺統整的過程。

當您觀察到小朋友有上述情形或表現時,或許正表示他在前庭系統的整合上,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建議您可以透過下列活動,進一步觀察孩子是否真的有異狀。
A讓寶寶盤腳坐著,玩「不倒翁」遊戲,看他能否平衡,不被推倒。
B讓孩子坐在乾淨的地板上,經由連續翻身,把沙包或玩具,由一端運到另一端。
C讓孩子坐在旋轉椅上,由照顧者或孩子自己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10圈,然後做投接球或益智問答,接著再逆時針(或順時針)10圈,如此重複5?8次,視孩子可接受的情況增減。活動時,注意孩子在旋轉後可否保持坐姿,並完成投接球或益智問答的活動,是否還會感到暈眩不舒服。
D使用跳跳床進行彈跳投球或丟接球的活動。
E對較小的孩子,照顧者可用大浴巾當作搖籃,給孩子提供前庭刺激。
F到戶外或公園時,可讓小朋友多從事盪鞦韆、溜滑梯、衝滑板等活動。

前庭覺敏感的特徵
1.不能忍受身體的動作,因而逃避動作。
2.不喜歡運動,例如跑步、跳舞、騎腳踏車。
3.活動量低,動作慢。
4.不喜歡遊樂場設備,例如:鞦韆、溜滑梯、攀爬鐵架、旋轉木馬。
5.容易暈車、暈船、暈機。
6.操作技巧差、不協調、常要求給予身體動作上的協助。
7.有重力不安全感,害怕從高處跌落。

前庭覺遲鈍的特徵
1.渴望強烈、快速與繞圓圈的動作,而且不會頭暈。
2.需要一直動來動去,才能做所有的事。
3.平衡感差,常跌倒。
如果發現孩子真的具有上述特徵,建議您可以帶孩子到醫院請職能治療師透過遊戲及一些簡單的動作評估;職能治療師會在評估之後,依照孩子的問題,而給予不同型式、量的前庭覺刺激,並且利用適切、有意義的活動及刺激來給予感覺輸入。

親子遊戲需留意孩子反應,避免過於激烈
前庭覺刺激的輸入和情緒也有很很大的關係。黃暐恬特別提醒家長,穩定、規律、緩慢的搖晃,例如搖籃,有助於穩定情緒,反之,激烈地盪鞦韆、雲霄飛車等活動,會使情緒高張、躁動,或是肌肉張力暫時升高,如果再加上過度的刺激,可能會引發頭暈、嘔吐等神經反射反應,所以遊戲時活動量的控制非常重要,家長應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身體反應。此外,患有癲癇病史、腦性麻痺的孩子及頭部控制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兒,也應該避免激烈的前庭覺刺激。

 

 

文/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黃詩敏  執行/王文珠   攝影/許世穎   演出寶寶/陳靖


Part 1 常識篇


 

【何謂感覺統合】
簡單來說是經由人體的各項感官去接受環境中的刺激,再經由大腦的統整後,由身體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即是大腦具有將訊息做統整的一項重要能力。


 

【出生前的刺激】
其實,胎兒在未出生之前就已經在媽媽的子宮內不斷的接收到各項訊息,藉以做為日後各項能力發展的基礎,例如聽胎教音樂,刺激寶寶的聽覺等;媽媽在走動或活動時,胎兒在羊水中搖晃,可刺激著寶寶的前庭覺;在出生時經由產道的擠壓,對寶寶也是一項重要的觸覺刺激,會影響日後他對感覺的辨識能力。


 

【出生後的刺激】
出生後,經常抱抱他、搖搖他、摸摸他、對他說說話、對他微笑等,都對嬰兒的視、聽、觸、前庭、本體等感覺器官提供許多刺激。


 

【刺激的重要性】
感覺統合理論是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所發展出此一理論。此理論認為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揮。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層的皮質功能,例如先天缺少各項感覺刺激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影響他的情緒發展、人際互動、認知概念學習及專心注意力等高階的能力。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如下:


 

1.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
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2.前庭覺系統
前庭感覺的接收器主要是位在內耳,它能感覺頭部位置的改變,維持身體的姿勢,和平衡及協調能力有關,給予適量的前庭刺激,例如慢速的搖晃(搖籃)可以幫助情緒穩定及放鬆;快速的旋轉及俯衝動作,有助於興奮情緒並保持警覺,這些都有助於情緒及使大腦神經維持在適當的警醒程度,有助於認知的學習。


 

3.本體覺系統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感覺接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Part 2異常篇


 

如何察覺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是否有問題呢?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是在8歲以前,現在的家長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觀念,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並及早給予協助就顯得格外重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除了關心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外,也得要細心留意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階段是否有以下這些行為,他很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功能障礙的高危險群喔!


 

【嬰兒時期】
*很難照顧的寶寶:如很容易哭、很難安撫情緒、常常感覺很不安。
*睡眠品質不佳的寶寶:不好睡,可能睡1~2個小時就會起來、很難入睡,需要哄很久才睡著,一點點聲響就被吵醒,不愛午睡等。
*肌肉鬆軟,感覺身體及四肢軟趴趴的,在坐或站時不易維持身體挺直。
*吃的不好、吃東西很慢。
*不喜歡被抱著或碰觸,會扭動不安。


 

【幼兒時期】
1.觸覺系統異常
*不喜歡被碰觸、當與人有非預期的肢體接觸時,易出現負面的情緒反應。
*排斥一些有特殊材質與觸感的物品,如不喜歡赤腳踏草坪或沙地、不喜歡玩黏答答的東西,如黏土、膠水,穿毛衣或緊身衣會不舒服、甚至是挑剔食物如不愛吃過軟或過硬的食物。
*喜歡尋求觸覺上的刺激,特別需要大人的擁抱、會去觸摸各種物品、喜歡碰觸別人的肢體、會咬手、摳指甲、觸摸某種材質的東西,如絨毛玩具或被子、毛巾等。
*對於洗臉、刷牙、洗頭、洗澡、剪頭髮、剪指甲等需要肢體接觸的活動有異常的排斥反應。
*從小不喜歡用手抓握或操作物品,因此影響到他手指的靈活性,對於寫字、使用筷子、剪刀,扣釦子、綁鞋帶等,動作較笨拙,手眼協調較差。
*很容易因為有人在附近走動而分心,易被外在刺激干擾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2.前庭覺系統異常
*改變姿勢的時候會不平衡,常跌倒或撞到物品。
*害怕高的地方或搖晃及旋轉的刺激,如盪鞦韆、從高處跳下來、下樓梯會怕。
會自己尋求過度的前庭刺激,如爬上爬下、跳躍、轉圈圈,持續很久也不會覺得頭暈。
*常會覺得他們活動量很大,跑來跑去停不下來。
*不喜歡靜下來操作玩具、很少從事靜態的活動。
*情緒起伏大,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維持穩定,特別是興奮起來會靜不下來。


 


3.本體覺系統異常
*肌肉力量差,很容易累,不喜歡出力的活動。
*手腳及肢體不靈活,運動協調差,動作笨拙。
*不會控制力氣,會過度使力或力氣過輕,如寫字時。
*模仿動作會出現困難,如律動或體操。
*常會撞到東西,對於自己肢體的空間位置判斷力較差。
*喜歡靜態的活動,不愛玩跑跳的遊戲。
*自信心較低,易退縮不改嘗試新事物,亦會影響其人際互動。
*姿勢不良,易駝背、常趴在桌上、用手托住下巴。


 

當發現您的孩子有出現上述的行為,且影響到他日常生活或課業學習時,應求助於具有職能治療師執照的專業人員,可以帶孩子到醫院中的復健科,請職能治療師幫孩子做進一步的評估並提供家長諮詢,以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活動,來改善孩子的問題,使其能更適應日常生活的環境。


 

Part 3 刺激篇
那我們要如何自孩子一出生,即給予他一些適合的感覺刺激活動,以促進孩子大腦功能的正常發展。
提示/大腦的成長在2歲前達80%,而2歲前的發展階段為感覺動作期。大腦的成長在6歲前達90%,為智能發展的基礎,因此嬰兒時期給予寶寶適當的活動刺激,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適合一歲前寶寶的感覺刺激活動:
1.觸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給予適當的嬰兒按摩刺激:速度慢、依照一定的方向(由身體的近端到遠端)、以穩定的按壓手法,給予皮膚大範圍的觸壓刺激。
*用毛巾或被子包裹寶寶全身,可以減少寶寶的驚嚇反射。
*常常撫摸、擁抱孩子,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並培養親子的依附關係。
*提供不同質感的觸摸玩具或固齒玩具,提供其不同的觸覺刺激。


 

2.前庭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將寶寶抱在懷裡或放在搖籃中輕輕搖晃。
*讓寶寶趴在大人的胸前或大腿上給予緩慢的搖晃,如左右或上下動。
*協助寶寶做連續翻身的動作,先讓寶寶維持側躺→壓在身體下方的手腳必須伸直→帶動身體上方的手臂或腿→使其翻成趴姿或仰躺。
*當寶寶可以獨自坐挺時,可以讓寶寶坐在大人腿上,玩騎馬的遊戲,即給予一些搖晃的刺激讓寶寶能維持平衡。
小提示/須注意寶寶在一歲前頭頂的囟門尚未閉合,因此在給予搖晃的前庭刺激時,速度要緩慢,且搖晃幅度不宜過大,也應避免頭朝下的前庭刺激。


 

3.本體覺系統的刺激活動
*幫寶寶做手腳體操,可以彎曲/伸直寶寶的手腳,如踩腳踏車的動作、將寶寶的手腳帶到身體中間,如拍手掌或腳掌的動作。
*鼓勵寶寶移動自己的身體或轉換姿勢,如翻身、往前爬行或移動身體、從坐姿到趴姿、從躺姿到坐起、從坐到站等,一開始可以用手協助寶寶的肢體去移動,等到寶寶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時,再用玩具引誘他伸手去拿玩具而做出這些動作。
*在嬰兒床或嬰兒車放懸吊的玩具,讓寶寶去觸碰,最好是碰到會有聲光的反應,這樣更能刺激寶寶主動去連結這樣的反應,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肢體。


 


【參考資料】
http://203.71.239.3/study/child/feel.htm淺談感覺統合
http://ntuh.mc.ntu.edu.tw/pmr/healthy/healthy015.doc感覺統合是什麼?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802/4167.htm漫談感覺統合
http://zh.wikipedia.org/wiki/何謂感覺統合
http://psn.syinlu.org.tw/archives/000647.html發展遲緩兒童常見的感統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