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自己!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2009050711:45
 

領袖專訪 - 孫越      2009/04/28 11:34

 

不要只看自己!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自己看待自己的生命,真的很有限。但當我們看見除了自己,還有別人存在的時候,人就會謙卑下來...

轉載於http://tw.leaders.news.yahoo.com/leader/5/83/

 

馬雨沛:孫叔叔您是客氣了。您說之前你觀察到有一些前輩是您的榜樣、是您參考的對象,但是您從一顆巨星,忽然變成一個好像就在凡間,就在我們民間很多的組織活動裡頭持續工作著,這其實需要很大的轉變,到底當中發生什麼事情?

(主持人:馬雨沛,前新聞主播,現任教於淡江大學傳播系)

 

訪談記錄

 

答: 孫越:他中間是有一個扣子。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我有時候也在問,我為什麼會這樣?

我想人會尋求一些東西。在1948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看到一篇文章,內容全部忘了,裡面有一句話還記得,就是「生命啊!生命!若不是你兩頭漆黑,誰會愛上你這灰色的中段?」我想:對啊!當我自己心情低落的時候,我就回想,生命有什麼意義呢?就這樣、就這樣。

 

這是一個利己的、利我的想法,自己來看待自己的生命,那真的很有限。但是,當我們看見了除了自己活著外,還有別人存在的時候,你就開始學習,你對你周遭生活、整個大的環境,有一種敬畏的心,人就會謙卑下來。後來你再看一些事情,演藝便算不得什麼。

 

我記得我第一次,演了幾十年戲第一次被電影公司的老闆請去,到他的辦公室跟他談合約的時候。我一進門我就想到,今天我看到的這個門,以前有多少人走進去過?後來怎麼出來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給自己一個自許,今天我進了這個門,是因為他歡迎我,但是當我有一天離開這個門的時候,我希望我還能受到他的尊重。

 

所以做公益,只不過是你有機會去做一件事,且用一個卑微的態度。另外,去學習幫助人家的時候,不要強過頭,這就是我在二十年前在結束演藝工作時所說的話:「只見公益,不見孫越。」

 

最大成就:保有警醒之心 隨時修正自己

 

馬雨沛:孫叔叔講到這個很重要,原來不只是美女值得欣賞,老人在一生當中的智慧、丰采,也是值得大家欣賞的,特別是孫叔叔。有個網友在網路上就詢問,您在這一生中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包括公益、節目主持、包括演戲,這一連串角色的改變,所以到目前你覺得一生中最驕傲的是什麼?最大的成就是什麼?

 

訪談記錄

 

答:孫越:如果說一個近八十歲的人,我是1930年生,一個近八十歲,說自己沒有什麼,這是不可能的。大概我覺得值得驕傲的是我個人的性格,我引以為傲的是,我有一個可以隨時警醒的心,來修正自己、來看待時代。這種情況對我的幫助很大。

 

比如說一個事情發生,你怎麼看這個事情?我有十幾年在監獄裡面工作的經驗,這種工作裡頭,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受刑人。我會規勸他,同時我也會想到,當有一天他出去之後,他回家面對他的家人,或者是面對什麼的時候,人家用什麼態度來看他?

 

這種情況之下,你會對別人多一些體會,你也會去幫助。將來有機會在非受刑人的場所,你會對那些另外的人有多一些規勸,讓他們去接受家裡、或者朋友中一個曾經犯過錯誤的人。

 

我覺得這是我一直到現在不放棄的,自己感覺滿意的一點。說驕傲又有點太驕傲,要說什麼呢?我覺得這是我個人的一個特質。

 

馬雨沛孫叔叔在這裡的回答我們很驚訝,因為孫叔叔不是說一個具體的目標、他達成什麼事情,反而孫叔叔講的是一個內在特質。他引以為傲的是他自己有一顆警醒的心。

 

我記得我曾經帶學生跟孫叔叔談過,談到您的目標,就是您希望在公益裡頭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結果孫叔叔說他沒有個人目標,他覺得要達成組織的目標最重要。

 

是不是也正因為這樣子,所以你服務的公益團體其實相當多?除了我們最清楚的菸害防制之外,還包括了器官捐贈、安寧照顧、勸募捐血、愛滋關懷,然後現在還有急難救助、更生保護、弱勢服務等等。所以有網友形容,您從事社會服務的足跡,就像是記錄了台灣的社會公益的發展史。給您這樣的評價,您自己怎麼看?

 

孫越:這個帽子太大,壓力也太大。我必須要說,在台灣你覺得你一個人開始學習做公益,你覺得你自己好了不起,但當你進入到一些弱勢團體、社會福利團體,你會發現我們真的算不得什麼。我只是有點虛名,然後用這個名字來做一些事情。

 

很多很多人長期以來,遠在我離開演藝界做公益以前,人家就默默的一直在做、一直在做、一直在做,所以我覺得這些人是我的我的榜樣。我覺得從他們身上看到榜樣,我也找到自己。

 

我做演藝工作的時候,從來不找人,不跟公司導演來什麼,是他們來找我演戲我是被動的,這個角色選擇是他們給了我,我來看我要不要接受,我不接受就不接受,接受我就演。到開始做公益,則是我自己的選擇。

 

今天在台灣有很多不同的團體,都在為弱勢服務,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就看哪一種適合我。我可不可以投身在裡面,就這樣做下去。我覺得是一些早年就在做志工的這些前輩,他們所帶給我的一個感覺。